一、西藏畜牧兽医学会简要介绍
西藏畜牧兽医学会于1980年8月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成立,是目前全区最大的综合专业性群众团体之一。学会挂靠单位为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隶属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管理。学会目前有自治区畜牧兽医研究所、区草业科学研究所、区畜牧总站、区职业技术学院、区生药厂、各地市畜牧兽医推广总站等10余家会员单位,共500多名会员。多年来,在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自治区科协的直接领导下,在自治区农牧厅、区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畜牧兽医学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自治区提出的“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遵循学会宗旨,紧紧围绕推动西藏畜牧业科技创新和特色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围绕制约西藏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坚持科技工作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方针,坚持正确的办会方针,发挥人才荟萃、知识密集、客观公正、联系广泛等优势,团结和带领全体会员,进行畜牧科学研究,加大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科技咨询服务、建言献策等富有成效的活动,为加快转变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理事长:姬秋梅(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书记、研究员),任职时间:2014年12月;
副理事长:央金、强巴曲扎、强巴央宗、参木友、蔡斌、尼玛群宗
秘书长:张跃峰(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科教处处长)
副秘书长:陈晓英(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王敬龙(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草业科学研究所)、马金英(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二、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学会拉萨市慈松堂东路56号 ;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晓英、马金英;联系电话:0891-6386210。
三、近年来开展的主要活动和工作成果
充分发挥学会在推进“提升一产”和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全区广大畜牧业科研、生产、教学、行政等岗位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科普宣传、刊登论文、建言献策等活动,并对先进基层工作者、优秀论文进行表彰鼓励。
1、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多年来,畜牧兽医学会紧密围绕西藏畜牧、兽医、草原科技和特色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召开年度总结大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定期召开专题学术交流和座谈会。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会议,展示全区重大畜牧业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研究新形势下西藏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西藏现代畜牧业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及部分会员积极参加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理事长)联席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交流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等。此外,还参加了国际牦牛大会、全国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大会、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交流大会、中国羊业发展大会等专业领域学会交流会。
2、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科技支撑特色畜牧业的能力
学会坚持畜牧业科技与农牧区经济发展、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紧密结合为原则,以转变西藏特色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西藏特色畜牧业增产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在国家、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实施了一批畜牧、兽医、草原科研项目,通过一系列科研项目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制约特色畜牧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难题,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对促进全区畜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提高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促进了产业升级
畜牧兽医学会始终把科技推广与服务作为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按照“良种化繁育、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饲养、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开展了一系列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大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强化技术推广,加强行业执法监督,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养殖规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方式的新路子。
为切实加强我区优良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由自治区畜牧兽医推广总站牵头,修订了《帕里牦牛选种选配技术方案》、《彭波半细毛羊标准综合体》、《岗巴绵羊》、《拉萨白鸡等相关技术规程》、《藏鸡无公害饲养管理标准》、《西藏绒山羊养殖技术规范》、《西藏黄牛》、《岗巴绵羊》、《阿旺绵羊》、《无公害藏猪养殖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为我区地方优良畜禽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彭波半细毛羊、绒山羊、肉牛、牦牛、牧草等特色资源,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拉萨半细毛羊试验站、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绒山羊综合试验站、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西藏综合试验站四个综合试验站,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优势资源,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共同支撑着我区特色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学会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和区内外技术人才优势,采取有力措施,拓展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层次,狠抓同区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同时,加强了与国内畜牧兽医草地科研院(所)、校的交流与合作,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全国十几个省市科研院所、大学进行了几十项科研项目的合作与交流,进而拓宽了科研领域,取得了不少的科研成果。
5、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政府职能转移
积极配合自治区政府工作,结合相关职能,由学会牵头组织参与了西藏第三次畜禽疫病普查以及相关调研活动,学会还组织专家参加区科协组织的大学生技能大赛评审和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开发项目规划评审论证等工作。
6、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学会理事会认真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西藏工作的各项指导方针,成立学会党支部,深入揭批达赖集团的罪恶行径,围绕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理事会工作、会议和学习制度,积极参加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自治区科协组织召开的全国和全区协会(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及时传达和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区科协的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有关学会各项工作,积极培养和举荐人才,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同时,进一步规范办事机构的管理,积极调动学会兼职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热衷社团工作的荣誉感,做到学会工作依章办事,民主管理,确保了学会工作正常开展,达到了预期目标。
7、办好《西藏畜牧兽医》杂志,提高办刊质量
为使全区广大畜牧业科技工作者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环境,自西藏畜牧兽医学会成立起,每年出版2期《西藏畜牧兽医》杂志,为我区畜牧业生产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每年编入各类文章60-80篇,40多万字。
8、科普宣传
全区各会员单位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每年利用“科技科普活动周”等活动,发放畜牧兽医实用技术书籍、宣传手册,展示西藏畜牧业科技发展成果,进行现场疑难解答。各地(市)通过各种旅游和物资交流会、文化节等重大节日活动之际,开展了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每年受益人口达到20万余人次。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普及了畜牧业科技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畜牧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学会所属会员单位和各地市分会,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和西藏畜牧业生产实际,通过科技入户、科技承包、开展科研攻关、成果示范转化以及有关专题培训项目,编辑出版了面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和农牧区群众的藏、汉文版教材百余种,不定期地举办十几种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每年培训科技特派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干部、农牧民约2万余人次。通过畜牧业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送、讲、培、展、看、演”等形式的科技讲座、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实地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广大农牧民所需的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真正进村入户,推动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学会
2018年6月26日